不安的一年
- 林澄
- 2020年4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0年4月27日

(Photo Credit: Topick.hket)
2019年是動盪不安的一年。香港變成了一個撕裂的城市,一個以顏色辨人的社會;在憤怒、沮喪、紛亂、不滿等種種情緒混在一起的同時,仍要面對兒子升學問題,半個瘋子般生活了大半年。
萬幸的是我們得到了「幸運之神」的眷顧,在高班上學期完結之前,已獲數間心儀學校垂青,也初步決定了兒子的升學安排。不過整個過程的痛苦和爭扎,實在是「不足為外人道也」。很想藉此平台好好記錄當中點滴,也算是為後來者作一點「小幫助」吧。
總括來說,我覺得考小有三大要點必須緊記:
性格決定了命運。在考小的過程中,我感受最深的必是「性格決定命運」;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,天資可能有別,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,幼教階段的能力分野真的未必很明顯,個個都兩文三語、數學超前教;不過「三歲定八十」是真的。有些人性格張揚外露、有些人卻慢熱內向;有些人事事力求完美,有些人則較輕鬆隨意。性格沒有對錯,但為人自信、積極、開朗和勇於表達的孩子是在考直資階段較易脫穎而出的。朋友女兒是一個對自己非常有要求的小朋友;即使大人沒有要求,但女孩子也會應為「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」而會向父母提出「想做多一次」的要求。相比其他仍在「只懂食玩瞓」階段的小朋友,你認為老師會更傾向取錄哪一類學生呢?我覺得性格是可以微調但不一定可以改造。內向人也可以克服在人前表達的恐懼。不多言也不代表不發一言的。做父母的,不是要改造孩子,但必須幫助孩子面對困難。
閱讀、閱讀、再閱讀。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。不為考小,也應協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。為了考小學,更應加快少少速度建立良好的中英文閱讀習慣。不看書的孩子,在考直資私校的過程中能獲青睞的機會相對較細。基本上,大部份學校也會評核孩子的「閱讀能力」和「閱讀習慣」。在幾千名5至6歲的考生當中要挑選「最合適的學生」;說沒有考學術也是騙你的。但大部份虎媽也準備十足時,每位小朋友學術能力的差異其實不會很大。難道各校長主任老師是傻的嗎? 此刻不懂不代表三個月後不懂。小朋友有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才是重要元素。閱讀絕對是其中一個指標。去年,某男校第一輪面試的其中一組更是「甚麼問題也沒有,只叫大家睇書」。桌上的書,有熱門英文繪本,也有「悶悶地」的中文書。小兒閱讀能力在考小期間是嚴重失衡的,所以當日他在考場內是「因為搶不到英文書,所以完全沒有閱讀;只懂周圍望望」。當然是第一階段已然落選。但在另一間男女校二面時,老師一對一面見兒子,當中有直接問小朋友閱讀習慣,包括「你喜歡睇書嗎?」、「你最鍾意哪一本書?」、「可不可以介紹書中內容呀?」、「你為甚麼鍾意這本書呢?」;最後,當兒子介紹完他最喜歡的英文書後,老師更追加一個問題「可不可以介紹一本你喜歡的中文書呀?」;這些,如果沒有閱讀習慣,小朋友又如何招架呢? 雖然兒子介紹了一本老師也沒有看過的冷門中文書,講得津津有味,投入的模樣讓老師印象深刻;最後也獲得取錄通知。
謀事在人、成事在天。「天氣不似預期,但要走,總要飛」,不要以為只是一句歌詞;其實人生真的太多不能預計的因素了。各位家長為了孩子得到心目中「最好」的教育,扭盡六壬;信教的信教,搬家的搬家;入名私幼的;上外補班、面試班;為孩子打造「精采的履歷」;各式其適,不亦樂乎。不過,做盡一齊又是否定必盡如人意呢?當然不會這般簡單吧。即使父母出盡法寶裝備小朋友,但一個意外,足以「致命」;父母也只能「徒喚奈何」。小兒考某最受推崇男女校時身體不適,友人女兒在應考女校時因暈車而嘔吐,弄至一身穢物。兒子在應考某校時,同組有小朋友推撞,老師現場要處理,小朋友情緒也受到影響......這些,都是家長不能預計、不能準備的事情。所以,整個過程,有目標是好事,但成功與否,實在有太多其他因素影響;有宗教信仰的,便相信神的指引吧;沒有宗教信仰的,也請當作這是天意好了。
稍後會慢慢記錄去年的一些心路歷程,希望給同路人一點支援吧。
留言